群眾路線教育
大新莊鄉(xiāng):夜訪農家,叩開群眾心扉
來源: 發(fā)布時間: 2014-07-29
        夜“訪”,用腳印踐行群眾路線。
  “知道大家白天都忙,沒有時間,只有晚上抽個空,聊一聊,學一學。”大新莊鄉(xiāng)包片領導宋建華一坐下來就打開話匣子。
  這段時間,老宋利用晚上時間常到農家“串串門”,把政策送上門,把民情記心上,消除與村民的“陌生感”,村民紛紛翹首點“贊”。
  “晚上大家坐在一條凳子上,討論談心,既可以拉近關系,明白政策,又可以知道老百姓想什么,干什么,怎么做才對老百姓的‘胃口’。”東碑村老王書記特別支持“駐村夜訪”活動,經常找老宋一起到農家“擺龍門陣”。
  一步一個腳印,一印一段深情。大新莊鄉(xiāng)機關干部合理利用時間,變“群眾跑”為“干部跑”,真正沉下去,推開農家門,把問題帶上來,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在群眾路線中走出“腳印”、走出“親民情懷”。
  夜“問”,用行動描繪鄉(xiāng)村美景
  “我們這兒有優(yōu)質地黃,可以在這上面做文章。”“要盡快成立合作社,不僅可以帶動老百姓富,還可以增加村級經濟。”已是晚上10點,孫崗村活動室里仍是熱鬧不已。包村干部老馬請當?shù)氐氖畮孜?ldquo;田秀才”圍坐在一起,商議發(fā)展特色經濟,創(chuàng)辦專業(yè)合作社,打造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示范村,為農民增收致富打開出路。
  “小豬長勢如何,進食好不好,肉豬的市場價格怎么樣……”這個已經不知道是大呈村吳長才第幾次在晚上接到包村干部老楊的電話。老楊利用業(yè)務優(yōu)勢,主動為村民提供養(yǎng)殖服務。
  夜“解”,用真心拉近魚水情深
  “黃大爺,你在家沒有啊?我要來你家一趟哦。”
  這幾天晚上都下著雨,夜路不是特別好走。但西劉包村干部老田還是趁天未黑出了門,他不放心村內的婁繼慶老人。婁繼慶老人今年80多歲,現(xiàn)在家中只剩下他一人,老田在入村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就經常到老人家中,幫助老人干一些身體力行的事,為老人解決生活難題。當老田敲開老人的家門,老人激動地流下晶瑩的淚水,親切地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和人間的真情。
  全鄉(xiāng)機關干部披星戴月、夜出夜歸,真真實實地穿梭在群眾中,過著“群眾動嘴、干部跑腿”的生活,不僅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而且豐富別樣的“夜生活”,形成一道美麗的鄉(xiāng)村“夜景”。